在建筑结构加固工程中,植筋技术凭借其施工便捷、锚固性强等优势,成为不可或缺的施工工艺。多数工程人员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植筋施工环节,却容易忽视后续养护工作。事实上,植筋养护是决定锚固质量的 “重要防线”,直接影响粘结强度,甚至关乎整个结构的长期安全性。
植筋的锚固原理,是通过结构胶将钢筋与混凝土基材紧密粘结,形成协同受力的整体。而结构胶完全固化、达到设计强度,需要相应的温度、湿度环境和足够的固化时间,这个过程正是养护的主要因素。若养护不当,会引发一系列问题,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详细了解植筋加固后养护工作的重要性知识。
初期是结构胶固化的关键阶段,需严格控制环境条件。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。一般来说,温度和固化时间的相关性是很大的,也就是温度越低,固化时间越长,反正温度越高,固化时间越短。当环境温度低于 5℃时,需采取保温措施;温度高于 35℃时,应搭建遮阳棚,降低环境温度。
其次,严禁扰动植筋,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和肢体接触钢筋,更不能轻易试探性拔出钢筋,包括在植筋区域堆放材料、进行焊接或振动作业等,防止未固化的胶粘剂与钢筋、基材脱离。
为确保养护效果,需安排专人记录植筋区域的温度、湿度,检查养护措施是否到位,验收时,除常规拉拔试验外,还需抽检部分植筋进行检测,观察胶粘剂与钢筋、基材的界面结合情况,若发现界面存在空隙或胶层开裂,需分析养护原因并采取补强措施。
植筋胶加固养护期间是和环境温度、不能有任何的触碰相关,待加固过程结束后还需要进行拉拔实验。只有摒弃 “重施工、轻养护” 的观念,严格遵循养护规范,规避常见误区,才能确保植筋锚固性能满足设计要求,为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提供坚实保障。